商业化或迎突破!联影发布“元智”医疗大模型

(记者 马嘉)4月9日,在联影集团举办的uAInnovation2025创新大会上,“元智”医疗大模型及覆盖影像诊断、临床治疗、医学科教、医院管理、患者服务等多场景的10余款医疗智能体悉数亮相。

多位业内人士在现场表示,此次新的大模型产品发布后,医疗AI已从效率工具转变为“智能协作者”,开发者、医疗机构与政府正在共同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体系,商业化变现问题或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从落地到场景 AI医疗竞争进入下半场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表示:“大模型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参数竞赛’,逐渐转向围绕‘生态协同和场景落地’的下半场比拼。未来由文本、影像、混合模型能力驱动的大模型基建,将有机会全面重塑AI产品的应用形态,催生一系列能够持续学习进化的智能体,最终将智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正是这一转型的基石,将为后续智能体的全面应用爆发奠定坚实基础。”

资料显示,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uAI NEXUS)不仅吸收了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在处理自然语言、长文本方面的最新进展,还通过垂域专精、私域知识微调,实现医疗场景的深度适配,并通过整合不同模态大模型的能力,根据不同医疗场景需求孕育出自进化、多模态、自适应的医疗智能体。

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发布的AI医疗成果已有了具体落地应用场景。联影集团方面表示,基于“元智”医疗大模型,公司孕育出10余款“医疗智能体”,适用于影像诊断、临床治疗、医学科教、医院管理、患者服务等多场景。

以复杂的外科手术场景为例, uAI MERITS多元手术智能体整合视频、语音、图像等多模态数据,构建起智慧手术室的“眼、脑、手”协同体系。uAI Avatar作为“智能大脑”,可通过医生的语音指令实时操控手术设备与机械臂;uAI Vision则如同“智慧之眼”,提供精准的空间定位支持,实时感知手术器械位置;“智能手”则对应高精度机械臂,实现自适应的器械传递,多方协同,共同提升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联影智能联合创始人、联席CEO沈定刚表示:“我们有很多智能体,如护士智能体、管理智能体、设备智能体。这一系列智能体在医院里都能承担重要的实际工作,病人在智能体的帮助下就医,不仅效率更高,还能享受更有人文关怀的服务,费用也可能更低。”

联影智能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周翔表示:“医疗领域有个‘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做到质量、成本、可及性三者兼得。有了智能体、人工智能、大模型之后,未来的医疗有可能三者都做到,‘又快又好又经济’。”

探索商业化新思路 痛点有望迎突破

一直以来,AI医疗的成本与责任承担都是复杂的系统性议题,涉及技术研发、临床应用、法律伦理及社会资源分配等多重维度,业内迟迟未找到解决方案。

资料显示,目前,联影集团推出的患者服务、医院管理等场景下的智能体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落地应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表示:“AI医疗已经真正成为我们的生产工具,以放疗为例,我们12个流程里有9个贯穿了AI的元素,剩下3个也变成了自动化的。以前病人放疗是以天为单位来完成的,现在能控制在24分钟内。”

那么,谁来为AI医疗买单?“我们为AI的算法模型买单,还是为医学检查本身买单,这个问题要理清楚。”孙颖进一步表示,目前,AI依然是依附在一个新型的检查项目里面,其本身不是一个新型的医疗项目,在付费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在医疗机构在间接地为AI买单,把AI作为医疗机构的基础建设进行投入。以前因为大家用的是小模型,已经储备的算力是够用的。现在医疗机构如果用了大模型、智能体,就需要重新搭建算力基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顾建英表示,AI在诊疗、提升医生能力方面都已有了实际成果,医院可能是愿意买单的。未来,业内也可能针对AI医疗制定新的收费模式。

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梅云表示:“现在公立医院的运营压力很大,所以在购置产品的时候都会考虑到成本效益比。在AI医疗的付费生态还没有完全建起来前,我们买单,会考虑它能带来哪些效益。比如,我们在做检查的时候,它可以提升检查的效率,一个小时原来能做三个病人的检查,现在能做五六个,这无形中给医院创造了经济效益。”

“从提高诊断质量的角度出发,我们都要求对地市级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现在互认率能达到80%左右。但是各个地市级的影像检查水平参差不齐,提高地级市医院的智能化水平是很好的解决办法,这也能促使地级市医院为AI医疗产品付费。”王梅云说。

中信证券首席医疗健康产业分析师陈竹表示:“资本市场十分愿意投资AI医疗相关的企业。资本市场认为,目前,AI在医疗场景里已能迅速落地。AI医疗能否进一步商业化还要看AI能不能把诊断做得更加高效化,比如,AI能不能通过一些影像和血液的检测指标做疾病早期的早诊早筛,用一滴血测到所有的健康数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宫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ai.cn/5506.html

(0)
宫外财经的头像宫外财经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下午12:05
下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下午12:06

相关推荐

  • 销售目标超千亿元!越秀地产信心何在?

    (记者 周子荑)3月31日,越秀地产发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2024年公司合同销售额为1145.4亿元,首次进入行业前十。越秀地产董事长及执行董事林昭远表示,2024年,越秀地产在一线城市新增土储占比超七成,2025年公司的权益拿地预算为300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越秀地产实现营收864亿元,同比增长7.7%;核心净利润达15.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025年4月2日
    1500
  • 仍在转型阵痛期 华熙生物如何打开新局面?

    (记者 马嘉)4月11日,华熙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其营业收入为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综合财报来看,虽然原料和医美所在的业务线分别实现9.47%、43.57%的增长,但是收入占比较高的化妆品所在的业务线却“拖了后腿”。 华熙生物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主要受管理变革成本、长期战略投入、前…

    2025年4月13日
    1200
  • 集体“炫技”,解锁消博会未来生活新体验!

    (记者 赵熠如)4月13日至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在海南举办。本届消博会首次设立新消费科技展区,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展会期间,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傲鲨智能、强脑科技等众多科技企业纷纷亮相,展示了从AI智能硬件到外骨骼机器人、脑机接口应用等前沿科技成果,以创新科技驱动消费升级。 科大讯飞已连续五届参展消博会。在本届消博会上,科大讯飞…

    2025年4月16日
    600
  • 便利店改变了什么?

    去标签化的便利店,早就成为了新的风口。

    2017年4月17日
    6902
  • 跨国采购深陷合同纠纷,律师“四个维度”智破危局

    在《2024年度京师律所十大优秀涉外法律服务案例》中,由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作人邹湘雩代理的《韩国纳×株式会社与深圳麦×公司、深圳锦×公司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脱颖而出,入选年度十佳典型涉外案例之一。该案中,深圳企业因向境外企业采购首台专利设备陷入“质量门”,境外企业企图利用国际公约逃避责任,邹湘雩通过“四个维度”精准破局。 邹湘雩分享办案经…

    2025年4月16日
    1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