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大凉山慢火车数十年的民生坚守

访客 2025-06-30 17:45:10 7447
大凉山慢火车数十年的民生坚守摘要: 天刚蒙蒙亮,69岁的依火达拉牵着山羊,赶到了尼波火车站。7点56分,5633次列车到站,在小羊“咩咩”的叫声中,依火达拉...

天刚蒙蒙亮,69岁的依火达拉牵着山羊,赶到了尼波火车站。7点56分,5633次列车到站,在小羊“咩咩”的叫声中,依火达拉登上了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城的火车。

在效率为王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成本愈发被重视。时速已突破350公里的复兴号,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满足了人们对效率的追求。然而,穿行于大凉山腹地的慢火车,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趟列车“慢悠悠”地穿行在山水之间,连接着沿途38个乡镇,逢站必停。它不追求速度,却包容万象,像极了农家的“牛车”——简单、实用而又必不可少。慢火车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惠民之举要产生实效,必须有的放矢,真正明白群众的需求。大凉山地区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是千百年来困扰当地发展的难题。慢火车受气候影响小,安全性高,票价几十年未变,性价比极高,深受老百姓喜爱。然而,仅将政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是不够的,还需建立良性互动,根据需求灵活调整,让服务更接地气。

慢火车上设有专门的“家畜车厢”,乡亲们的羊、鸡、鸭、鹅等也能坐上火车去“赶集”。其他农产品更不必说,流动的车厢俨然成了一个简易的“农贸市场”,各种鲜活农产品、手工艺品随着列车的行进完成交易。金额虽不大,却点燃了农家勤劳致富的希望。

当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公共服务的触角便能延伸到更多群体,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铁路帮扶的意义,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谁能想到,在这列慢火车上,竟还有一节专供学生学习的“自习车厢”?对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几年来乘坐慢火车上下学,途中这一个多小时,能在安静的车厢内复习功课,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节车厢隔绝了噪音与喧嚣,宁静而稳当。这是铁路人对孩子们的关爱,得到旅客们的认可与赞赏,让人真切感受到公共服务的温度。

无论是“加速度”的高铁,还是“慢节奏”的绿皮车,都承载着保障民生、助推经济、服务人民的使命与责任。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群体,关系千家万户,桩桩件件皆是民众的期盼。唯有深入沟通,号准民生脉搏,让每一项政策服务直抵人心。(赵志虎)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