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寻根老家河南,中国香港演员向佐探寻甲骨文里的文明根脉

访客 2025-08-26 11:17:20 55589
寻根老家河南,中国香港演员向佐探寻甲骨文里的文明根脉摘要: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 文 马腾飞 摄影摄像】1899年,甲骨文在安阳殷墟首次被世人发现。百余年后,一位河南老乡踏入殷...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 文 马腾飞 摄影摄像】1899年,甲骨文在安阳殷墟首次被世人发现。百余年后,一位河南老乡踏入殷墟,以一场“汉字溯源,文明寻根”之旅,对话那个灿烂的殷商时代。

“请大家多多关注殷墟文化,多多关注甲骨文。”8月25日,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前,中国香港男演员向佐被授予殷墟世界文化遗产推广大使的称号。向家族谱记载,家族始祖约六百年前从河南迁居广东。走进殷墟这片承载着三千年文明的土地,向佐除了回老家的亲近,更多的是对古老中华文明感到震撼。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遗址无疑是中华文明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千年前的殷商国都究竟有多繁华?

走进《再现·大邑商》地下展馆的凉意扑面而来。刚踏入展厅,灯光骤然暗下,悠远的古乐从暗处流淌而出,水幕投影中,一只玄鸟振翅划破“长空”,羽翼掠过之处,司母辛鼎的纹路、妇好鸮尊的轮廓次第“苏醒”——这场以殷商历史为脉络的沉浸式演艺,瞬间将人拉回三千年前的殷都。演出现场,向佐融入剧情穿上了商代服饰,感受古老占卜的仪式感。

留存至今的车马遗迹也可见一斑。“这23辆都是殷墟出土的原件,是中国目前最早的马车实物。”解说员指着遗迹介绍,“商代马车分乘车和战车,贵族出行、田猎用乘车,打仗用战车,墓主地位越高,陪葬的马车越多,这是当时的等级象征。”“这些都是真的吗?”面对这些结构精巧、机动灵活的马车,向佐充满好奇。得到解说员肯定的答案,现场惊呼一片。殷墟发现的商代马车均为木质双轮单辕车,由舆、轴、双轮、辕、衡、双轭等几大构件组成,展现着商王朝卓越的制造技术,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马车实物标本,更是对3000多年前商文明的生动诠释。经过百年探索,殷墟已发掘车马坑近百座,均分布在王陵大墓及各大型族邑聚落墓地中的高规格墓葬附近或墓道内。

文字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守护者,也是文明的传播者。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河南众多文旅名片中,殷墟甲骨文独树一帜。在甲骨窖穴展馆内,泛黄龟甲上的刻痕如密码般排布。“甲骨文是我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记录着商代祭祀、战争。”解说员指着“妇好”二字拓片,向佐立马用手机拍下。“我听说过妇好的故事,她不只是王后,更是中国第一位女将军,钦佩她的勇气和志气,非常了不起。”

参观之余,向佐对殷墟的文创产品也颇感兴趣。除了以殷商经典纹饰蟠龙纹与凤鸟纹为设计元素的杯垫,以殷商时代经典人物——女将军妇好为形象设计的手办……还有很多包含殷商时期元素和甲骨文特色的文创产品。文创雪糕,文创饼干、文创巧克力,以及文创咖啡也颇受其青睐。

“来到这里总感到亲切和骄傲,我会深挖甲骨文的魅力。”向佐表示,从地下展馆的沉浸式演艺到新馆的文物盛宴,从甲骨窖穴的文字密码到车马坑的千年遗迹,每一步都在靠近汉字的起点,感受文明的初心。作为殷墟世界文化遗产推广大使,以后将会守护好、传承好殷墟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传统文化。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阅读
分享